您现在的位置: 飓风 >> 飓风介绍 >> 正文

山河月明最糊涂的人出现,他犯下官场三大忌

  • 来源:不详
  • 时间:2025/7/30 14:07:19

朱元璋再次大兴炼狱。

最新剧情揭秘,八位显赫一时的开国功臣,包括李善长本人,以及昔日的战友唐胜宗、陆仲亨、郑遇春、黄聚、赵庸、黄彬、陆聚,竟然一同身陷囹圄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八位英勇无比的英雄最终都难逃一劫,全部被残忍诛杀,命运之残酷令人扼腕叹息。

历史上,这8位开国功臣,基本上是受胡惟庸案牵连被诛杀。而在本剧中,他们被杀的原因,竟是受了李善长的蛊惑。

李善长,堪称本剧中最令人叹息的角色,因误踩官场“三大陷阱”,最终落得“人财两空”的悲惨下场。

最不应有的行为是激烈抨击你的上司。这不仅仅是指直接的辱骂,更是指那些充满敌意的言辞和行为。在职场中,尽管有时我们可能会对上司的决定或行为感到不满,但公开、激烈地挑战他们的权威却是极其危险的。这种行为不仅会严重破坏你与上司之间的关系,还可能损害你在职场中的声誉和未来的职业发展。记住,尊重并理解上司的决策,以及与其建立积极的沟通,才是你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关键。

而李善长却不仅仅是顶撞朱元璋这么简单的事了,他是痛骂朱元璋,用拐杖指着朱元璋,一连骂出三句“独夫、独夫、独夫”。

审视整个事件,李善长似乎在几位老朋友面前表现得相当自信,信誓旦旦地承诺,只要他们放下武器,回归田园,他就有办法确保他们获得最大的利益。那么,这份自信的底气究竟何在呢?

其实在剧情中的一个细节已经显示。

在最新剧情中,朱元璋要求锦衣卫拿下李善长满门。其中一个镜头显示,朱元璋女儿、临安公主是李善长的儿媳妇。李善长高估了自己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,以为他不仅是开国元勋、还是朱元璋的亲家,他提的要求,朱元璋自是不好薄他面子的。

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朱元璋不仅对这位功臣的尊严不屑一顾,更进一步拿出了所谓的“证据”,尽管这些证据显然不能构成罪名,他却执意要治这些功臣的罪。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质疑,朱元璋的冷酷和无情让人震惊。

假如李善长在当时能收敛一点,给朱元璋表明一下态度,认个错,也许结局就改变了。

第二大忌是盲目无知。朱元璋对这些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,其实早已心生不满。他并非因他们享受富贵而心生怨恨,而是因为他们贪婪无度,不知满足。

而朱元璋之所以容他们活到现在,最主要的就是看在了往日的情分上。否则早就在胡惟庸案时把他们给诛杀了。

尽管李善长在官场摸爬滚打了36年,但他依然无法洞悉时局,自以为劳苦功高,理所应当地认为朱元璋会给予他一些面子。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,最终只会让他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。

很有感触的是之前的一部电视剧《大秦帝国》,讲到赢渠梁当时重用商鞅,通过商鞅变法,彻底削弱了老秦人贵族的权力和地位。当时的老秦人赢渠梁的叔叔辈的一个人说了一句话,飓风过岗、伏草惟之。

他当时要表达的意思是,商鞅的改革大锤正抡向他们,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像小草一样趴下来,低调行事,等待时机。

这才叫能看清形势的人。

看不清形势,死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。

第三大忌,搞小团伙。本来,像唐胜宗那样,他整天就是下馆子,喝花酒,也算无欲无求了。而李善长偏偏胡乱猜测,以为朱元璋召朱棣回京,是要他重掌锦衣卫。

朱棣回到京城,是为了阐述他违反军令的原因,并向这些元老们表达歉意。他深知自己的错误,并愿意承担责任,向他们低头认错。

因此,李善长开始积极与唐胜宗等人建立联系,并在私下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策划。

朱元璋手握生杀大权,老臣们的商议又能产生何种影响?即便朱元璋决定让朱棣执掌锦衣卫,老臣们又能如何改变最终的结局?在权力的较量中,他们的声音显得如此微不足道。朱元璋的决策早已注定,老臣们的商议和反对,都只是徒劳无功罢了。历史的进程不会因为几个人的意见而发生改变,朱元璋的决定,已经决定了朱棣的未来,也决定了明朝的命运。

而且,朱元璋更气的是,李善长拉着其余7人搞小团伙。所以朱元璋不拆掉他们就不是朱元璋了。

相较于其他朝臣,吕本和汤和二人行事低调,独善其身,既不结党营私,也不参与小团体活动。这种清高独立的态度,反而赢得了朱元璋的宽容与信任。

李善长犯下的官场“三大忌”,害苦了其他几位三兄弟,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。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gpwzh.com/mbszmy/17963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飓风版权所有

现在时间: